20210701_101743.jpg

 

推薦★★★★★

 

購買連結

 


 

一、重點概念

 


 

1. 不管在工作上或生活中,馬不停蹄的急迫性正在扼殺思考力、創造力、品質、專注和效能

 


 

2. 人類需要四種能量來源才能拿出最佳表現:

 

(1)永續性(生理)

 

(2)安全感(情緒)

 

(3)自我實現(心理)

 

(4)自我價值(精神)

 


 

3. 生產力不該用我們投注時間的長短來衡量,而是我們在工作時創造的價值

 


 

4. 我們必須要有自覺,才能察覺自己在生活中所做的選擇為自己帶來什麼後果,以及對他人的影響

 


 

5. 每個都有無限的自欺能力

 

我們為了避免眼前的不安而否認事實,並將代價留待未來償付

 


 

6. 學習觀察自己的感覺,不隨之起舞

 

這樣可以幫助我們養成思考後再決定如何反應的習慣

 


 

7. 每個人都有一個意志力和自制力的儲存槽,任何有意識的行動都會消耗其存量,任何壓力都會降低我們的自制力存量

 


 

8. 在動態(例如運動和玩樂)以及靜態(例如打坐、午睡和睡眠)兩種方式中交互規律地為自己充電,就能雜持在最佳狀態

 


 

9. 如果說體能是各種能量的基礎,睡眠就是體能的基礎

 

沒有什麼比睡眠對效率的影響更大,睡眠不足對健康,情緒和認知學習都會有害

 


 

10. 週期性的休息才能使效能維持在高檔

 

一天當中,我們的精神以 90 分鐘為一個週期,會從集中變成渙散,這就是所謂的「超晝夜節律」

 

我們的身體每 90 分鐘會要求休息,只是我們經常忽略身體的訊號,特別是在工作量很大時

 


 

11. 有效的休息不在時間長短,而在方法對不對

 

就跟訓練其他的能力一樣,我們必須有系統地練習休息技巧

 


 

12. 我們在 24 小時當中,其實需要 2 次睡眠,第二次是在下午;20 到40 分鐘的午睡,可以有效提升接下來 2 到 3 小時的工作效率

 


 

13. 白天較頻繁、較短的休息,加上晚上睡眠充足,可以讓我們表現得比較好

 


 

14. 每週最好運動 6 天,每天 20 到 40 分鐘

 

可以分次進行,每次至少持續 10 分鐘

 

任何活動都比不動好,即使是走路都有助健康

 


 

15. 有氧運動是指讓心率高於平時不動時的範圍,並維持一段時間

 

間歇訓練則是指超越自己的平時能力,全力「衝刺」30 到 60 秒,然後恢復到平時的心率,更有效地強化心血管功能

 


 

16. 每週 2 到 3 次的肌力訓練跟耐力訓練一樣重要

 

訓練肌力可以強化身體各方面,從代謝到協調能力、柔軟度、骨質密度、平衡感

 


 

17. 一天當中,我們可能會有的感覺可以分為 4 種

 

如「情緒象限」所示,這四種狀態分別為:

 

(1)高效能

 

當你正朝達成某個目標而努力時,身處「高效能區域」是最佳狀態

 

(2)求生存

 

大部分的人都有很多時間處在「求生存區域」,當我們面臨威脅或危險時便會落到這裡

 

停留在這裡太久對我們的健康、效能和人際關係影響很大

 

(3)復甦

 

避免落入「求生存區域」的方法,就是多停留在「復甦區域」

 

(4)崩潰

 


 

18. 我們感覺受到威脅時會本能地反擊,但不經思考的行動可能會造成傷害

 

控制導火線的第一步是要注意到自己被「觸發」時產生的感覺,才能不被當時的情緒牽鼻子走

 

對付導火線的黃金法則是:

 

「愈是忍不住想做的事,愈要忍住」,亦即要控制反擊的衝動

 


 

19. 人類無法多工處理

 

我們跟電腦不同,必須依序處理事情

 

我們的大腦無法同時專注在兩件不同的事物上

 


 

20. 盡可能將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上,因此我們應該花時間決定事情的優先順序──最好是在一天的開始做這件事,因為當時我們的活力通常最充沛

 


 

二、金句

 

1. 務實的樂觀讓我們用寬容的心來審視過去的事件,正面積極地接受現狀,並對未來懷抱著希望。

 

2.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,有一定的控制權可以決定要發生什麼好事。務實的正面態度,通常都會獲得好的回報。

 

3. 每個人都有陰影,愈不給它機會出現,就會變得更黑更紮實。

 


 

三、哪些人必讀?

 

1. 想提升工作效率的人

 

2. 想控管自身注意力的人

 

3. 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緒的人

 


 

想和我一起學習也可以從這些地方找到我~

👇

IG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relationship__lab/

 

部落格:http://sln21123.pixnet.net

 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lly 的頭像
    Sally

    關係研究室 Relationship Lab

    Sa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